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末独行 > 第二百六十六章 亲情

第二百六十六章 亲情(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曹丕说完话之后便直接从上面走了出去,丝毫没有和往常一样,等待众臣离开之后再离开。

众多心思各异的朝臣,看着面前空荡荡的皇位,不由的互相之间对视了一眼,却也没有人敢说些什么,今日的气氛,颇有些不对的感觉。

其中世家的两尊大人物,颍川陈家的陈群和河内温县司马家的司马懿两个人也是同样的对视了一眼。

他们两个也是曾经的好朋友了,多少年的交情一度让他们无话不谈,只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两个人慢慢的越走越远,直到现在他们互相对视一眼之后,一个满脸的微笑,一个一脸的严肃。

两个人谁都没有多说话,互相对视一眼之后便各自起身离开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身边的区别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同在尚书台,尚书令陈群和尚书仆射司马懿这两个说不能说谁压制谁一头,各自自然也都有着各自的亲信同僚。

陈群作为尚书令,他的身边自然是不缺少那些簇拥着他的官员和显贵。

其中司徒大人华歆、司空大人王朗、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四个人虽然神态各自不同,但是他们围绕在陈群身边的这个动作倒是大同小异!

另外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几人虽然没有和陈群表露的多么亲近,但是他们或多或少也会围着陈群前行。

在后面的那都是一群无足轻重的官吏了,陈群甚至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只是知道他们投靠自己,或者说投靠自己身后的势力而已!

有这么多人围绕的陈群,可以说现在是当之无愧的朝中第一人了,其他的暂且不说,就是这身边的这些人手,几乎就是大半个朝堂的各方势力!

这些年虽然曹丕不断的提拔孔家的地位,不断的让太学生进入朝堂,但是通过九品中正制来到朝中的那也是丝毫不少!

尤其是当他将司空王朗拉入自己麾下的那个时候,他的权势更是达到了巅峰!

别人看待司空王朗,不过就是一个年迈并且德高望重的老人罢了!

但是陈群的眼中不一样!

这个老人可是他们曹魏的首任大中正!

一个人掐住了整个曹魏想要晋升的官员的脖梗子,只要有了他,自己才能睡得安稳!

(王朗是不是曹魏的大中正,这一点作者没有办法拿出证据来,因为九品中正制的推广有些坑,所以关于它的记载很多史书都不敢详细记录!

现在我们知道的,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几件事情都有…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

然后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

大、小中正都已经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类似表格的东西,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九个大中正官,在朝中任职,德高望重,还要被天下认可。

这两个条件之下,很多人就会被筛下去,然后世家之间就开始了各种竞争!

不要总觉得这九品中正制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人”。

若是九品中正制就真的这么简单,他也不会存在这么多年。

这玩意本来就是曹操想出来的,想要最后借助这个东西将已经联合在一起的世家弄得分崩离析起来。

只不过他没有耗过陈群,或许陈群也知道这种东西拿出来,他们时间会面临着什么,所以哪怕已经都做好了的东西,他仍然会死死地摁在自己的手里。

这种东西在一个昏君蠢贼的手里头,那就是祸国殃民的祸害。

但如果在曹操这种狡猾无比的奸雄手中,谁祸害谁那还真不一定呢!

就说这九品中正制的两大项,第一个是需要九个大中正!

这猛地一听,九个大中正,数目不算少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是天下世家何止千万,便是那些有名有姓的家族恐怕也是有着成百上千之多!

而且这个数非常好,当初曹操无奈一下向世家屈服之后,将天下十三州并一部改为了古时候的九州之地!

幽州,并州,凉州这种压根就没有什么世家力量所在的地方直接就给划给旁边了。

这是为什么,就是为了方便世家统治,雍州有着很多世家豪族,这一点不用多怀疑,若是雍涼二州分开,雍州的世家除非跳出这个圈子之外,否则他只能在雍州里面呆着,他去不了凉州!

而合并之后就不同了,冀州可以说是世家最多的地方,他们很多势力不强的家族在冀州里面生活并不容易!

合并之后很多事情就好做了,他们可以趁机将自己的势力放到幽州和并州这种地方。

这就是曹丕为什么一定要将幽州,并州还有凉州再次分出去的原因!

若是不能保证三个边疆都是自己的人手,那他简直就可以遗臭万年了!

而曹丕在将十三州分开以后,也就是出现了九品中正制的时候,天下似乎都炸锅了。

大汉十三州,除了刘玄德所在的益州西川之地,孙权所在的交州和扬州,以及一直风雨不断的荆州之外,天下在曹魏手中的也正好是九个州郡!

那个时候大家都讲究一个同乡情谊,说具体点就是上面儿有同乡,大家好办事儿罢了!

所以说九个州郡对应九个大中正,这不就是在暗示他们挣抢么!

而且这九个州郡哪里有能够一样,就拿豫州来说!

豫州有个地方叫做颖川郡,当初曹操麾下的谋臣,绝大多数都是颖川之人。

而且颖川的世家那也是相当多的,不单单是世家,还是很厉害的那种世家!

荀氏八龙的荀家,陈家老太爷亲手创立的陈家,钟繇所在的钟家。

杜家和郭家也算得上是数得上号的大世家等等了!

这么多的世家,他们的实力和竞争那也是可想而知!

所以说,单单一个颍川郡便有数个家族可以竞争一个大中正的位置,之后更是还有其他的地方,都是符合要求的。

也就是说,一个豫州就能够出任九个大中正还绰绰有余,可是与之相反的,幽州,并州,凉州这三个州,在曹孟德的时期就被取缔了。

这么多年根本就没有多少纯粹的本土人士出现在朝廷中枢之中,并州好歹有一个梁习和张辽,但是张辽压根就没有让他回去过,梁习也被人一脚给踹回了并州去。

至于凉州,本来还有张既和成公英两个人,但是张既成为凉州刺史之后就被留下了,成公英则是死在了西征的路上,三个边疆州郡竟然挑不出本土人选来。

这样一来,曹丕麾下的九个州郡只有六个能够选出来,六个选出来的大中正还要互相分配,其中幽州,并州,凉州还不可能就那么的认可了这件事情,想想明朝的南北不同卷。

这种同乡情谊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了,选拔贤良最先选的就是他们自己的同乡,这一点包括科举的时候也是一样,所以九个大中正官直接让中原九州的世家乱套了。

也让曹丕找到了机会能够顺势而起,黄初前三年的风光,曹丕能够做到那么多的事情,并不只是因为他是曹操的儿子这么简单,他是靠着各种手段才从世家争夺到这么好的机会的。

只不过他低估了世家统一的速度罢了,在黄初四年应该就是所有世家争权夺利完毕,暂时打成了第一步统一的局面,也是趁着曹丕外出做到了让他难以接受的那一步,扳回了一局。

当然也有可能是曹丕自己玩脱了的原因,那么当初能够做到九个大中正的人选都是有什么人。

三公之中毋庸置疑,这里的三公说的是最原始的三公,太尉贾诩代表的是凉州的势力,这也是后面的世家说什么也要将钟繇顶上去,将贾诩给替换下来。

在黄初前三年的时间,凉州太多的人被曹丕给征召了起来,除了张既,苏则等人之外,凉州当时应该是第一次达到了自产自销的平衡状态,郝昭和魏平出身雍州,却是在凉州达到了将军级别。

除去这两个人之外,毌丘一家也站了起来,毌丘兴从武威太守成为了中央大员,其子毌丘俭更是最后成为了曹魏的戍边大将。

郭氏一门也算是从凉州走了出来,虽然说托了他们家女儿的福气吧。

之后凉州的胡遵等人也是一点点被带了起来,张既在外,贾诩在内,将凉州的精锐人才输送到了曹丕的身边和面前,也算是让凉州站起来了。

反观幽州和并州就不一样了,并州到最后都没有哪一个大员为了自己的家乡站了起来,其中贾逵和温恢两个人本来应该是有机会的,但是两个人都是被人弄到了外放,虽然自己做到了一州刺史,但是并州却是荒废了。

最后的幽州,是被王雄和程喜等人所掌控,让幽州之人不得上位,包括田豫,杜恕等名臣都是在幽州折了戟,也是后面边疆大乱的根源了。

所以这般说下来,凉州因为有着贾诩的缘故,让凉州站起来了,之后还有资格成为中正官的,王朗和华歆两个同为三公之人,这两个也不是出了名的豪门世家,也是能够让曹丕放心的两个人。

之后就是陈群这个世家魁首了,有陈群存在,豫州绝对是找不到第二个人来出现的,至于蒋济董昭和司马懿等人,他们终归还是差了一些,在黄初四年之后,他们能不能冲上来不知道,但是黄初四年之前,他们应该是没有资格担任曹魏的大中正的。

另外说华歆能够担任大中正也不是因为华歆是曹魏的司徒大人,而是因为史书上关于选官他是有着话语权的。

当时,三府共同向皇帝提出建议:“推举孝廉,原是以品德为标准的,不需要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进行考试。”

而华歆的想法确实不同,他是认为“自丧乱以来,六经就没有人再读了,道德亦随之沦丧,当务之急是重新提倡儒家学说,推崇以仁为核心的王道。制定官吏的选任标准,决定着国家的盛衰。

今天举孝廉不进行六经考试,恐怕读书之风从此衰亡。假如有特别优秀或特别专长而六经知识短缺之人,可以作为特殊加以任用。所忧虑的是缺少这样的特殊人才,不用担心选不上来。”

这段话出自曹丕上位初期,《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歆以为“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作为曹魏的重中之重,三府在选官方面还是在华歆方面失败了,可以看得出来华歆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所以作者才会认为华歆是中正官之一。

同理,和华歆,贾诩同为三公的王朗,也不可能不是中正官。

当华歆和王朗两个人靠向陈群,颍川老乡钟繇替代了贾诩之后,陈群的势力应该就是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境地!

如果说,太祖曹操的时代是寒门和世家相争,世家赢了。

那么黄初元年到黄初四年时间,就是曹丕带着曹氏宗族加上寒门抵抗日渐强壮的世家,至于中途谁输谁赢那也是两可之间,其中威王曹彰,用自己的性命给曹丕换来了最好的反攻机会!)

相比于司马懿在朝中如日中天的进取不断,司马懿也是没有丝毫的示弱,他的身边同样有着一票人马,这一票人马绝大部分都是将校,朝廷的将校当然是不会的,但是最近有很多将校都是被调入了京师洛阳,而司马懿就是抓到了他们这些人。

现在司马懿身边的几名将校都是刚刚入京的,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曾经的曹魏大司马曹仁将军的副将牛金了。

曾经曹仁还以为牛金投靠的会是颍川一脉的世家,没想到的是,这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的司马一家。

除了牛金之外,司马懿身边的人都是些许小将了,包括跟随曹真,夏侯儒等人出兵雍凉之地的费曜、以及长水校尉戴陵还有雍州安定人胡遵等人赫然在列。

这些人或许在某一个地方算得上是声名赫赫,但是他们在朝中却是没有什么名声,便是陈群等人对他们也是不屑一顾。

虽然他们都是大将,但是他们手中却是没有多少权利,牛金颇有勇力,却是势力不足,费曜、戴陵两人徒有名声,甚至于长水校尉戴陵还在之前触怒过曹丕,现在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还在两可之间呢。

这两个人虽然在世家之中的威望都是半斤八两的,但是凭着手中的势力,司马懿却是相差深远,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过司马懿的手却是在军中有了些许的威望,黄初元年,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他在军中势力的培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虽然他的督军一职只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宣告结束了。

黄处二年,他就被曹丕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但是虽然曹丕下手很快,但是司马懿仍然是在军中留下了些许的种子,而那个时候,军中绝大部分的势力都是老将和曹氏宗亲,司马懿手中的那点力量根本就如不得其他人的眼睛。

谁知道一场伐吴大战,让曹氏军方变得风起云涌的,大司马曹仁不但身死,其麾下的亲信也是折损大半之多。

前将军张辽亡故,还有徐州的镇东将军臧霸的退位,让曹氏的军方一下子就乱了系统,这时候司马懿麾下的那些许的将领,却是出现了升腾的机会。

这也是司马懿能够和陈群打擂台的原因,毕竟现在司马懿不单单在威望航十分出众,便是他手中你的实力,也是不能忽视,虽然朝中威望算不得多么的强大,但是有了军方支持的他,此时在加上他若是能够得到曹丕的认可,司马懿和陈群还真就不好说谁更加的强悍一些。

司马懿和陈群两个人走出了宫廷之后,众多大臣才敢跟在他们的身后,这个时候,就能够看得出来,朝中的势力到底如何。

此时敢于反抗这些世家的人,要么闭门不出,要么已经被他们折腾的闭门不出了。

曹丕不知道前面的朝堂之中发生了什么,但是他却是知道,他很快就就要见到他的母后了。

说实话他并不是非常的想见到这个女人,从自己当上魏王之后,他已经尽量减少去见自己母亲的次数了。

曹丕说不出自己对于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感觉。

曹丕很感自己的母亲是真的,但是曹丕也很不想见到自己的母亲,甚至不想和自己的母亲再多说什么。

卞氏是一个传奇,他的前半生都是标准的传奇,从一个流落风尘的女子,变成了一个让天下都为之信服的太后,这其中的艰辛何等之多。

就是曹丕自己能够登上魏王之位,能够坐稳魏王之位,卞氏都是出了大力的。

只不过很让曹丕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在曹丕登上王位,乃至登上皇位之后,卞氏便不再是那个护着自己的母亲了,而是一个对他诸多要求,诸多限制的太后。

曹丕登上王位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三岁了,过了而立之年的曹丕这一路也是坎坎坷坷,这一路也是颇为不易。

他没有像自己的弟弟那样,有那么任性的资本,有那么多父母对他的爱惜,对他千般保护,万般迷恋。

曹植只需要靠着自己的天赋,在那里喝着美酒吟诗作赋,便能够得到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宠爱,而他曹丕,他的弟弟曹植,需要的是一次次死里逃生才可以。

曹丕一路想着自己这些年一直这么努力的活着,这么努力的让自己过得更好,这么些年付出的努力。

越想他的心里越是难受,直到他走到他的母后宫殿之外,他这才将所有的心思放下,这才将自己的脚步停了下来。

曹丕没有进入那宫殿之中,他就不想进去了,倒不是他再次不知道怎么面临自己的母后,而是他看到了自己最不想见到的人。

他的弟弟曹彰现在还没有能够下葬,还在洛阳城中停留,而他的母亲,却是在和自己的弟弟吃饭,饭桌之上言笑晏晏!

在宫殿外面,曹丕阻止了想要通报自己到来的内侍,听着隐隐传来的欢笑之声,曹丕脸色阴沉,胸口只感觉无比的堵塞,整个人都感觉到了呼吸不那么顺畅了。

“陛下!”听到消息之后就着急忙慌往这里赶的朱铄,一见到曹丕就跪在地上,口呼陛下。

“曹植...在这里多久了?”

曹丕知道了曹彰故去之后心就已经乱了,他知道自己的弟弟过得可能不太好,他也有这个预感,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弟弟竟然真的会死在洛阳之中。

他现在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弟弟曹彰之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和什么人有关系。

“回陛下,鄄城王已经来这里一个多月了,一直住在后宫之中!”朱铄作为曹丕的亲信大臣,自然是会毫无保留。

“找个僻静之地去!”曹丕转身离开了,他不想去破坏那种欢声笑语的气氛,这种气氛总是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外人一样。

换句话说,他在这两个人面前,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外人一样,每一次,他都有这种感觉,在曹丕的心中,他对于卞太后乃至他的父王能够这般的宠爱曹植,是十分嫉妒的,毫不客气的说,那就是嫉妒!

(曹植和曹冲绝对是卞太后和曹操两个人的禁脔了。

今天不多说曹操和曹冲两个人了,今天就说说卞太后和曹植这一对儿母子,他们之间的感情,真的就像是一对儿寻常人家的母子,卞太后对于曹植的宠溺,绝对是曹植这个家伙任性到长不大的重要原因。

那些养子等等也就不说什么了,卞太后的几个孩子,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待遇,丕,植,彰,熊四个儿子,曹熊死得太早了,所以没有得到了卞氏的宠爱。

曹植和曹彰年纪相当,谁也不好说到底是曹彰是哥哥还是曹植是哥哥,不过有一件事那是确定的,曹植受宠!比任何人都受宠!

之前说了从世子相争的时候,曹植就比曹丕更加的收到宠爱和偏向!

他靠着天赋和那说之不完的文章和赋诗一度让人望尘莫及,曹植的天才和能力那是得到了世间公认的,曹丕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真的比不上人家,没有办法。

凭良心说,曹植活的岁数可比曹丕长多了,而且空闲的世间也比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要多的多,但是论数量他还真比不上他的这个叫做曹丕的哥哥。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曹丕这一生有事儿没事儿就开始吟诗作赋,他这一生能够找到的文章,最出名的就是《典论》了,这所谓的《典论》还是一种批评别人的,咱也不知道曹丕哪儿来的那么大的脸。

这还是他当太子的时候非要写出来,结果二十二篇现在就剩下了三篇文章,《自叙》《论文》《论方术》这三篇还活着,剩下的早就不知所踪了,恐怕当时的那些人也是看不下去的。

赋诗就厉害了,一共将近四十首诗歌,这是作者最后能够找到东西的,所有的名字就不说了,列举几个你们可能听说过的。

《秋胡行》《善哉行》《燕歌行二首》《永思篇》《陌上桑》《煌煌京洛行》《芙蓉池作》《猛虎行》《饮马长城窟行》《董逃行》《丹霞蔽日行》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混在洪武当咸鱼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我岳父是李世民大明1805朕乃一代圣君堡宗别闹北宋大法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