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扶桑镜梦 > 第三十八章 今非昔比

第三十八章 今非昔比(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1861年10月初,扶桑第一条铁路正式开通,线路为北虾夷地的白主到丰原,全长约20公里(五扶桑里)。

这样的盛事,箱馆众人自然大张旗鼓地参加,直秀、江川英敏、堀利熙、大久保利济等人纷纷到场庆贺,连正在北地考察的西乡隆永闻讯后也赶来凑热闹。

可不是说去年直秀就准备将奉行役职让给堀利熙么,怎么他还在北地啊?

说来话长,但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No zuo no die”——原来,经过“努力”,堀利熙终于把自己到手的箱馆奉行给搞没了。

其实真算起来,堀利熙自己有责任,但直秀也未尝没有错误。

万延元年(1860年)七月下旬,箱馆奉行直秀和箱馆目付堀利熙,两人一起回江户述职,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事态和直秀等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直秀以为自己一伙人在北地搞风搞雨的,这江户就算没有察觉,但提防之心总有一二吧,因此他才搞出了辞官这种以退为进的事情。

但实际上,直秀如今的声望在江户,不,是在整个扶桑就算不能说如日中天,那也是众望所归,尤其是今年,居然口口传颂成了“楠公”楠木正成这样的传奇人物。因此,别说是箱馆一直恭顺,就是有点出格的实情,这幕府也不能轻易动他啊。

说起来,这都是做贼心虚搞出来的乌龙。

1859年7月1日(安政六年六月二日)起,长崎、神奈川(横滨)、箱馆对外正式通商。

对此北地早有预案,明面上、私底下这花样层出不穷,而且挟着曾打败鲁西亚入侵的威风,因此箱馆乃至整个北地都没出啥乱子——当然了,这来贸易的洋商主力大都是自己人也是个重要原因。

箱馆毕竟比其它两个港口偏远的多,因此这来访的洋商多半都是在北地有门路的,冒冒失失来试水的很少。而说起门路来,谁能比得了松江汇理和香江汇通两家——这可是在没开港前就和白主一直做密贸易的!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两家在远东都声势不小,因此箱馆开港后,洋商形成英吉利洋商以汇通为首、米人为汇理马首是瞻的格局。

在这样的有利情况下,直秀再失脚那不是笑话么,因此金银流失不多,虽然物价也是飞涨,但根本的粮食供给却是稳定的,大米涨了可以吃面吃杂粮嘛——欧,非要吃大米不可,惹不起惹不起,你有钱你有理。

因此普通领民纷纷表示镇定,因为大米在移民北地前他们就很少吃,如今这白面和杂粮管饱、鲜鱼咸鱼随便吃,还要啥自行车啊——自行车是1859年通商后出现的洋玩意,售价颇高,但在箱馆洋人中很是流行,毕竟养马可比上油麻烦多了。当然了,坐马车还是首选,毕竟威风嘛。

总之,箱馆稳定,是多年大力屯田和发展渔业的结果,也是直秀等人全力控制粮食交易的成就。

可江户乃至扶桑可没有这个条件。

别说开港之后,就是开港之前,因为各种天灾人祸这物价就涨的飞快,这一开港,好么,物价尤其是粮食都快涨到天上去了。

不仅町民,连百姓(农民)、职人(手工业者)甚至中下级武士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虽说发米,但人不能光吃米活着,这啥啥都贵,还要不要人活了。

加上幕府、各藩都加大了军势投入,财政因此更

加恶化,因此减知、半知时有发生。这米发的少了不说,更要命的是各家还精简人员,这浪人的数量也一下多了起来。

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这些问题都被归咎于西洋人,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攘夷的声势愈发浩大。

而各级武士尤其是各大名家陪臣,对洋人耀武扬威也愈发不满——幕府这些大佬,平日威风凛凛的,可见到洋人就低声下气、卑躬屈膝,这是茄子捡软的,觉得我们好欺负不成。

尤其是关西各家,以前关东金、关西银,这些领地内流通的是银币和铜钱,但这五月万延铸币一施行,生生被幕府割了韭菜,损失惨重啊,哪能就这么轻易算了!

因此,幕府的威信大跌,连各位重臣也成了民间嘲讽的对象。

就拿过世的大老井伊扫部头来说吧,虽然幕府着力掩饰,但其被刺身亡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当时市井之间是这么编排他的 :

“抓鸭子其实不应该用网。那该用啥?用驾笼(轿子)啊。”——这是讽刺彦根藩护卫不利家主像鸭子一样被人宰了的。

还有“武士老爷节俭啊,病人都不需要枕头”、“人参虽然好用,可医治不了没嘴巴的病人吧”,以及“遗言用屁股说这真的没问题吗”,这些是讽刺幕府说井伊在养病但其实人已经被斩首的。

但与签订了通商约定的井伊等“罪魁祸首”不同,直秀可是第一个打败洋人的大英雄啊,当然要区别对待了。

还真别说,自嘉永六年(1853年)米人黑船来访之后,安政四年(1857年)的第一次白主之战,直秀大败鲁西亚人,还真是扶桑近年来少有的扬眉吐气之举——虽然在第二年在白主又胜鲁人一次,可第一次嘛,总是特殊的。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混在洪武当咸鱼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我岳父是李世民干宋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大明1805诸天大明联盟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北宋大法官
返回顶部